中国移动力推IPv6测试 厂商建议应加速网络部署

对话嘉宾

华为专家

中兴通讯承载网产品线总工 孔勇

烽火网络专家

在IPv4地址枯竭(业界多指2011年即将枯竭)的迫切形势下,中国移动对IPv6需求逐渐增大。据了解,中国移动联合多个厂商进行了大量实验室设备测试,之后,中国移动计划在地方CMNET上启动IPv6现网测试。围绕前期实验室测试的表现以及对中国移动部署IPv6的建议,来自厂商的多位专家进行了详细介绍。

IPv6网络部署应加速

《通信世界周刊》:在贵公司看来,IPv4地址逐渐枯竭,将给中国移动移动互联网战略带来哪些影响?现在是否已经显现?

华为:长期来看这将导致业务发展受到影响,但短期内不会对中国移动移动互联网战略造成明显的直接影响,中国移动IPv4公有地址较少,现有业务大量使用IPv4私有地址,加上NAT翻译的地址使用模式,多个用户复用一个IPv4公有地址,NAT的使用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影响新业务开展速度、额外的建网成本等。为了移动互联网战略的长期发展,我们建议中国移动应尽早开展IPv6试点,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实验室进行了大量的IPv6测试和试验。

孔勇:2012年左右IPv4的可分配地址将枯竭。现在中国移动在GGSN后通过NAT设备提供私网地址,前期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少、流量不大,互联要求低,这种模式还可以支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流量急剧增加,这种方式将难以为继,需要尽快完成IPv4向IPv6的过渡。

烽火网络:无论是在传统的固态互联网领域,还是在即将建起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都将建成世界第一大网。除了电脑的需求,3G推动下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会带来手机等终端对IP地址的巨大需求。IPv4地址的匮乏和IPv6推进的缓慢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瓶颈。业界多预计IPv4地址即将在2011年枯竭,其对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积极备战移动现网测试

《通信世界周刊》:中国移动已经在实验室做了IPv6的相关测试,并计划在CMNET上启动IPv6网络测试,可否介绍下中国移动近一年具体的实验室测试以及贵公司参与情况?

华为:华为一直参与中国移动实验室的IPv6相关测试,2009年华为参加了中国移动P、PE、RR和CE设备的全面测试,还配合中国移动开发了PNAT网关设备,完成实验室测试和业务演示。2010年,中国移动增加完成了单机的IPv6网管功能和性能测试,增加完成华为与其他厂商的组网测试。除了骨干路由器的测试之外,2010年中国移动还新增了宽带接入设备BRAS和接入网PON设备的IPv6测试,华为全面参与并顺利通过测试。另外,华为正在准备参加中国移动CMNET现网测试及后续的WAP网关等其它IPv6测试项目。长久以来,华为与中国移动紧密合作,在明确IPv6演进方案和相关设备技术规范方面做出许多贡献。

孔勇:我们的M6000、T8000、T1200、T600交换机全面参与了中国移动的单机和组网测试,并全部通过了所有测试项目。我们正在就中国移动的现网测试积极准备,已经和广州移动进行了多轮的方案研讨。在PNAT的测试中我们支持了中国移动的网关测试。

烽火网络:烽火网络公司的IPv4/IPv6互联网关在NAPT ALG方面实现了对SIP信令的IPv4-IPv6转换和RTP媒体协议的IPv4-IPv6转换,实现了跨IPv4-IPv6域的SIP UEs的通话功能。该产品在中国移动CNGI项目“基于Wi-Fi/WiMAX和SIP的IPv6分布式多媒体通信系统”以及“基于通用业务平台的固定、移动融合业务应用示范”项目中得到应用。

面临“杀手级”应用缺乏问题

《通信世界周刊》:通过实际测试,有中国移动专家认为IPv6产业链相对不是很成熟,尤其是终端和业务方面,对此,贵公司认为目前IPv6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华为:IPv6产业链确实存在不够成熟的问题,包括终端、业务和标准方面。IPv6发展长期以来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业务驱动力,至今没有任何杀手级应用能够带动IPv6的部署,现有的业务都可以采用IPv4技术来承载。因为缺乏业务驱动力,电信运营商很难下决心建设IPv6商用网络,也就没有IPv6用户接入,内容提供商不会开发基于IPv6的业务;反过来,没有IPv6业务,也吸引不了用户使用IPv6,设备提供商研发的设备没有在商用网络中得到规模应用,也很难真正成熟起来;产业链中的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设备提供商互相观望和等待,这导致了IPv6产业链一直难以真正成熟,产业链难以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

要想解决产业链成熟度问题,就需要电信运营商打破这种互相观望的状态,引领产业链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幸运的是,中国移动等国内运营商已经开始行动。

孔勇:在IPv6的产业链中ISP并不是很成熟,基本没有完成IPv6的迁移,但其工作量又不是很大,业界某家公司把IPv4完全迁移到IPv6,6个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用6个月就完成了。设备已经比较成熟了,核心设备、承载设备和接入设备(交换机、OLT、ONU、DSLAM)基本能提供完善的IPv6双栈、DS-LITE等过渡技术,基本已具备IPv6 ENABLE能力。终端厂商的固网HG部分也基本成熟,能提供双栈、DS-LITE、NAT444等技术。WIN7等操作系统对IPv6支持也较全面,但手机终端对IPv6的支持较差。

IPv6标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也基本成熟,但在实际部署网络运营方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完善。IPv6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业务功能少、过渡技术不确定和整体迁移成本高。

烽火网络:目前IPv6发展,中国移动主要面临以下三个主要问题。一是IPv6产业链的终端和业务相对不是很成熟,引入IPv6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网络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行动计划;二是IPv6和IPv4的共存和过渡问题;三是缺少IPv6终端及业务应用。

网络、业务谁更重要?

《通信世界周刊》:对于IPv4向IPv6的迁移,中国移动从实验室试点到现网试点,再到IPv6业务大规模应用将经历许多细分环节,贵公司认为哪些环节是关键?

华为:固定互联网初期的迁移关键在运营商IP城域网,PC终端支持IPv6相对较好,可以逐步推进;移动互联网进行IPv6迁移涉及运营商的设备并不多,关键是核心网设备,无线网络不需要改造,但智能手机支持IPv6非常不成熟,需要相关厂家积极重视。实际上,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在不同时期不同环节的重要程度是有所不同的。在IPv6发展初期,最重要的是IPv6网络部署起来,目前IPv6基础协议已经制订完成,大部分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也具备IPv6商用能力。运营商可以先将双栈网络部署起来,形成一些IPv6业务,发展一部分IPv6用户。在发展的过程中,运营商逐步去完成IPv4与IPv6互通过渡技术的标准化和产品化,解决共存互通的问题。

孔勇:从时间的角度看,我们认为也许可以分三步走。2010~2011进行测试要求入围设备必须具备IPv6能力;2011~2012年开展关键业务的试商用,进行小规模的商用部署;2013~2015年进行全面的IPv6规模部署。迁移过渡技术的确定、端到端的业务提供能力是IPv4向IPv6的关键。

烽火网络:整个IPv6产业链环境,还不是非常地成熟。IPv6的引入对于网络承载设备,相对影响不大。未来的主要障碍可能在于业务平台、AAA系统以及应用软件。IPv6终端及业务应用的开发推广及应用应该是关键。运营商在城域网引入IPv6可考虑采用如下三个策略。其一,初期优选6VPE或6PE,在现有的IPv4/MPLS城域网上叠加部署IPv6。以后,可使城域网的所有路由器IPv4/v6双栈化;其二,在城域网先为集团用户,然后为个人用户提供IPv6业务;其三,推动IPv4/v6双栈部署的深度和广度,逐步减弱对IPv4的依赖。

作者:黄海峰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原创文章,作者:中国IPv6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pv6s.com/news/20101206196.html

(0)
中国IPv6网的头像中国IPv6网
上一篇 2010年12月3日
下一篇 2010年12月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