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波:IPv6解决IP地址不够问题

谢飞波:IPv6解决IP地址不够问题

作者:|出处:新浪科技| 2011-11-15 19:00:29 |阅读:次 责编:DoNews

  2011年中国无线世界暨物联网大会11月3日在北京召开,本届主题为“分享无线技术生态繁荣,开拓物联网应用新机遇”,重点研讨无线城市、车联网、互联家庭等市场热点,旨在通过结合当前物联网的热点应用。

  2011年中国无线世界暨物联网大会11月3日在北京召开,本届主题为“分享无线技术生态繁荣,开拓物联网应用新机遇”,重点研讨无线城市、车联网、互联家庭等市场热点,旨在通过结合当前物联网的热点应用。

  以下为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谢飞波演讲实录:

  谢飞波:尊敬的周局长、张司长他们两位都是我的老领导,尊敬的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上午好。我是谢飞波,是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今天上午非常高兴应天地互联总裁刘东先生的邀请出席今天的开幕式,也非常有幸他们说因为他们的名字叫无线暨互联网,他说和我们无线电管理局的工作比较密切,他说让我们在我们这个重要的会议开始的时候让我先讲两句,我也非常感谢。

  我和大家要讲的是借这个机会既然请我来,我借刘东先生的平台宣传一下,对大家会议表示祝贺,祝会议圆满成功,也借这个机会把我的事,把我的政策给大家宣传一下。

  今天会议题目非常好,中国无线世界暨物联网,我想无线世界、物联网都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非常重要的事情。为什么重要?那么我们生活在今天的时代,科学发明和发现是我们作为人类,我们从必然王国走向越来越自由的自由王国。在五千年前我们靠天吃饭,当今社会各式各样的科学技术进步,延长我们的耳朵,延长我们的眼睛,延长我们的两条腿。也就是说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我们人类自身的功能和五官功能的延长。

  那么无线电给我们提供什么?无线电给我们提供的是延长了我们的耳朵,毛主席早在半个世纪以前,毛主席讲我们的通信经的时候,你们是千里眼,你们是顺风耳。那么今天,我们讲由于通信技术发展,视频技术发展,一直到今天我们有了物联网,物联网解决什么问题,物联网通过它的传感器,通过电子标签。前两天有个领导问我电子标签究竟有什么作用,我说作用很大,其中一个作用就是把死的东西变成活的东西。我们物联网号称把嫂有东西都连起来,自动可以感知,因为东西都是死的,然后把死的东西里边放一个标签,标签里边有一定的存储空间,把这个东西的基本特征特点信息写在标签里边,用一个无线的方式来和支撑这个标签物体进行问答的时候,这个死的物体就可以回答我们要知道的信息,一定程度上把死的东西变成活的东西了。我们领导说对,这个电子标签很重要。我说这个电子标签存储容量还在加大,现在最常用最小的256个字节,这个有限的信息,将来随着我们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标签的容量越来越大。也就是说是一个死的东西,我们把这个死的东西很多特性、很多东西我们都写在这个时候,通过这个无线应答,死的东西就越来越人性化了。我说这个标签就是把死的东西变成活的东西了,因此让整个世界都把生命范畴拓展到了更大范围。

  我说物联网意义很大,把东西都连起来了,无线在物联网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会议题目很好,无线和物联网,无线和物联网的关系很密切。大家现在都在讲IPv6,有了IPv6就可以解决中国人IP地址不够的问题,不仅可以解决中国人IP地址不够的问题,将来搞物联网不是每个东西,每个人都要IP地址,IPv6是离不开的。我们再想一下IPv6成为现实,物联网靠什么东西连起来,靠电脑、光纤?都不现实,唯一方式就是无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无线他可以发挥无限的作用。

  我刚才讲物联、电子标签、无线。我下一个话题,如何让有限的无线资源发挥无限的作用。回顾我们这个无线电发明以来,100多年历史,我们无线电大概是上上世纪末发明了无线电,这个技术已经发明110多年了。无线电技术发明110多年以来,走过什么样的路线?我们回顾一下,在第一阶段马可尼做的无线电的收发信息,通信距离不到5公里,应用范围非常有限。此后他注册了马可尼公司,前七八年被爱立信(微博)收购。他注册马可尼公司之后,他此后时间一直致力于把无线通信距离由短变远,终于有一天马可尼从英国伦敦派他的首相,把他的最新产品用到大西洋另外一侧,约定时间,一个月之后他成功实现了跨大西洋的通信,在当时是无线电技术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无线电技术从短距离终于可以跨越大洋,跨越大西洋。

  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我们又发明了通信卫星,我们前苏联发明把卫星送到太空进去了,到今天为止卫星通信距离3.5万公里,现在又延长到了30多万公里,这是100多年以来首先无线电技术走到了由近到远的路程。过去30年里边又开始变了,风水轮流转,最近30年以来,无线电应用发生新的变化,标志性变化就是蜂窝网技术,大家简单回顾一下,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刚开始建立蜂窝网的时候,我们到农村去可以到20公里、30公里,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们刚进入移动通信的时候,我们一个蜂窝半径20公里,一个蜂窝可以解决上千平方公里的通信。今天什么情况?今天人人手里都有手机,我们不仅要打电话,还爱上网,不再是窄带话音,而是宽带数据。过去邮电部传输所的周局长知道,他们做规划的时候,预测到2000年的时候,中国移动(微博)通信规模有多大?据说老专家们大着胆子说了一句话,说20万,这是他们上世纪80年代对手机发展到2000年的一个预期,一个判断。到2000年的时候都已经过亿了,今天为止中国的手机,中国3G都已经过亿了,我们手机总量已经过十亿了。用户上升从无线技术网络特点,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微微蜂窝,搞TD-SCDMA,中国联通(微博)是WCDMA。近30年以来我要说明什么问题?用户容量在提升,无线带宽非常有限,为了解决无线资源和需求之间矛盾怎么办?我们发明蜂窝网技术,把蜂窝网半径缩小再缩小,到今天我们是家庭基站,我们通过短距离微公里,成功有效解决了资源容量有限的问题,所以这是一条重要的经验。

  特别就今天而言我们不再满足于打电话,我们还要上网,我们不再满足于上网做一些文字,下载一些文字文件,我们还要看图片,不再满足于看图片,要看流媒体,看视频。同志们,话音就占几K带宽,普通相片过去200万,现在我手里拿手机就是500万象素,这么多象素如果通过网络传出去的话把它转化为数据,就是大数据量。所以我们感知要求的提升,过去我们是通过电话就够了,现在不行,我们还要看,我们不仅要看静止,还要看活动,不仅要看黑白,还要看彩色的。同志们,随着我们欲望和要求不断提升。

  跟专家探讨,技术进步,人在追求越来越舒服的生活,在我们的数字时间就是大数据、大流量,靠的是大带宽,去什么地方找?在传统的频段不够,现在已经考虑到C频段,到今天3G频段开始都已经进入微波频段,传输距离受玻璃、墙壁障碍非常大,传输距离非常有限。在有限的距离,传输距离有限靠什么扩大覆盖,再一次靠窝蜂窝。怎么让有线的资源去支撑无限的应用,靠频谱复用,感知无线电,伴随物联网出现一个自动认知,智能认知无线电技术。我们的应用和要求是无限的,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有一条科学的路线,就是缩短无线通信距离。

  我们今天要解决让大家享受我们信息化社会带来福利,这个福利人人相关,这个需求数据量加起来是海量,是无限的。如何解决这个海量无线的问题,要提高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我们要依赖我们今天讨论的无线世界,其中有很多产业,我比较熟悉的Wi-Fi等等,他们都是研究短距离微公里,目前摩托罗拉(微博)的解决方案也有很多是电子标签,感知。不要小看小的东西,他解决的问题是非常大的问题。所以我们这次会议,参加我们这次会议的单位,大家在我们产业方面都有非常深厚积累,非常丰富经验,还有我们过去我们部里边一些经验丰富的一些政策制定领导在这个地方,我们大家集合在一块,一定可以深入的研究我们中国人目前面临的问题。大家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可以研究更深入的认识,我们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问题。一定可以找出一条科学发展观,科学的解决我们中国的问题的一个路子,走出一条我们也是中国特色的我们信息社会和我们无线物联发展的路线。

  我今天讲的这些仅仅是我个人观点,向大家祝贺,我代表组织对业务和学术上讲的话代表我个人,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谢谢大家。

原创文章,作者:中国IPv6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pv6s.com/news/20111121302.html

(2)
中国IPv6网的头像中国IPv6网
上一篇 2011年11月15日
下一篇 2011年11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