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球大部分区域IP地址已经分配完,IPv6网络建设得到加速发展,真正成为IPv6规模商用年。可以看到,随着产业链逐步成熟,IPv6标准、终端、应用正在快速IPv6化,更多国家和政府把IPv6作为国家战略。
当前,国内互联网高速发展,智能终端增多,云计算、物联网蓬勃发展,IP地址需求迫切。据工信部预计,未来5年我国IP地址需求量大致为345亿,能够提供海量地址的IPv6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比去年,中国IPv6不再仅是处于试点阶段,政府、运营商都宣布了明确的IPv6发展路线图,规划了IPv4向IPv6过渡的时间表,给产业链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所以说,2012年,IPv6实现规模商用是真正意义上的“蓄势待发”。
IPv6即将进入规模商用期
近年来,为应对现有IPv4地址逐渐枯竭这一挑战,IPv6的发展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到目前为止,美国、日本、中国、欧盟都建立了IPv6的骨干网,并逐渐开始推进从IPv4到IPv6的变迁。
互联网向IPv6过渡已经开始进入了实施阶段, 2012年后全球IPv6开始转换。据了解,日本在2011年6月就已提供IPv6的商业服务。而美国政府则计划在2012年9月底前提供WWW、Email、DNS等IPv6服务,2014年9月底前再提供基础网络与系统的IPv6服务。韩国网络服务业者计划在2013年提供IPv6服务。欧洲多个国家计划今年都先以政府部门网络转换IPv6为主,再陆续提供IPv6的相关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加大政府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深化国际合作、优化市场环境等政策举措。”在“2012年全球IPv6暨下一代互联网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在提到IPv6互联网未来发展时表示。
事实上,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据悉,就在3月29日,7部委联合下发《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意见的通知》,为我国IPv6快速发展指明方向。意见指出,2013 年底前为IPv6现网商用试点阶段,我国将开展IPv6 网络小规模商用试点,向用户和应用优先分配IPv6 地址,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演进路线,为全面部署IPv6 网络做好准备。2014~2015 年我国将进入IPv6全面商用部署阶段,逐步停止向新用户和应用分配IPv4 地址。
明年底计划发展300万用户
中国电信一直走在IPv6试商用的前列,其湖南、江苏试点成为国内样板。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在峰会上表示,中国电信拟在去年IPv6现场试验基础上,增加新的城市启动改造,力争发展IPv6接入用户300万户,覆盖用户达到600万户。
中国移动技术部总经理周建明表示,面对发展IPv6的困难,中国移动制定了总体推动计划,分为了三个阶段:2012~2013年规模试验阶段,启动约10个省份的网络改造,改造4个业务基地和10余个自有业务平台;推出多款TD-SCDMA/TD-LTE的IPv6终端,发展300万IPv6用户。2014~2015年为推广期,中国移动要求东部发达地区和50%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网络支持IPv6,逐步实现所有自有业务支持IPv6,新增移动和固定终端全部支持IPv6。据悉,目前中国移动已在9个省份开展了IPv6省级改造试点,并且首次实现TD-SCDMA终端接入IPv6现网。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雄燕指出,依照目前的发展态势,中国联通在许多省市的IPv4地址到今年年底将耗尽,中国联通的当务之急是解决IPv4地址短缺。唐雄燕透露,中国联通这几年开展了大量IPv6技术研究工作和小规模试点。“我们也规划在未来一两年内开展IPv6规模商用,希望能够到2013年底前,发展300万IPv6用户规模。”
产业链需携手应对发展难题
向IPv6演进最大的3个挑战,分别来自网络、终端与业务。在IPv6网络部署中积累许多经验的华为公司表示,相对来讲,在网络部署上承载网络(城域与骨干)由于技术成熟、设备新,最为容易进行IPv6改造的,大多数的运营商的现网设备已经具备了IPv6的双栈能力。
在终端侧,从硬件设备来看,2012年许多新固定终端和智能终端开始支持IPv6。当前Windows7、iOS和安卓等操作系统对IPv6支持度也已很高,产业链下一步目标是需要实现大量应用软件对IPv6的支持。总体而言,2012年IPv6终端环节正在走向成熟。“中国联通近期预定了我们30万台支持IPv6的手机。”爱国者公司董事长冯军在大会上透露。
从业务层面看,IPv6教育网以及各大运营商的试点网络规模逐渐扩大,这让IPv6内容和应用不断加速,但是整体数量还是太少。一位运营商人士告诉记者,虽然腾讯、百度、华为、中国电信等几家公司的网站可以支持IPv6,但目前支持IPv6的网站仅占总体的0.66%,数量太少。“运营商把路修好了,但是没有车在上面跑,这会打击运营商的积极性。”
一位参会人士在峰会期间告诉记者,面对当前地址稀缺的紧迫形势,中国IPv6产业链各方不应该再纠结于先“造路”还是先“造车”的问题,而应该携起手来,积极投入,解决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共迎IPv6时代的到来。
作者:黄海峰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原创文章,作者:中国IPv6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pv6s.com/news/20120502351.html